国内农产品滞销的原因
2020-08-10 阅读:32
1:农产品自身的属性:农产品的周期性一般比较固定。在收获的季节会集中上市,瓜果蔬菜等不易贮存的农产品需要尽快卖出,然而因为流通紧张问题,大量的供应造成压价,造成“卖难”。
2:组织化程度低:虽说我国也有各种合作组织,但是大多数合作社规模很小,制度上和经营上存在很多问题,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。多数合作社都是一个产后组织,不能有效地组织成员进行生产和销售。
3:农产品种植的盲目性:农民生产的盲目性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中一直存在的问题,当某种农产品出现赚钱效应的时候,大家就会一哄而上种植这种产品,结果就是这种产品的严重供过于求;当某种产品亏损的时候,大家又都大量减少甚至停止该种农作物的种植,结果导致该种农产品供不应求,价格暴涨,供过于求则价格暴跌。就这样,价格暴涨暴跌,陷入一个周期性循环。
4:信息不对称:一些农民无法获得精确的市场需求信息,而每年在种植品种时,又受当前价格的引导,形成了“小生产—大市场”的供需矛盾。
5:流通渠道不通畅:目前农产品销售模式主要是“农户—收购商—批发商—零售商—消费者”,这种模式增加流通环节、降低流通效率、产品损失严重。
6:运输成本提高:油价上涨,造成蔬菜运输成本增加,加大了蔬菜流通环节的成本,加剧了蔬菜滞销。
7:缺乏品牌意识:在农村,能够意识到品牌问题的农民朋友却寥寥无几。大多数的农产品生产者在长期的经营中形成“重数量、轻质量”的思想,缺乏市场意识,导致部分低质农产品生产过剩,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。